从苏联解体到俄乌冲突,俄罗斯用了三十多年换来了一个惨痛的答案正规配资平台官方,西方从来没有把它当成“自己人”。如今普京终于清醒了,放弃了对西方所有幻想。
6月27日,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白俄罗斯出席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会议后,接受媒体采访时,罕见地直接表态:“俄罗斯将不再对西方做出任何单方面让步。” 普京这番话,不仅标志着俄罗斯对西政策彻底转向,更向外界释放出一个信号,俄罗斯将进入“与西方全面对抗”的新阶段。
普京这次表态的背景并不复杂。俄乌冲突进入第三个年头,虽然俄罗斯在局部战场上掌握主动,但在国际舆论、经济制裁、政治孤立方面依然承受巨大压力。而在这个时候,普京的话却道出了俄罗斯最深的心结,俄罗斯原本是想和西方搞好关系的。
从1991年苏联解体开始,俄罗斯就主动抛弃了计划经济,改革制度,解散华约,甚至主动提出希望加入北约。那时的俄罗斯,以为只要放下“红色背景”,就能被西方接纳,成为“欧洲大家庭”的一员。
展开剩余83%但现实是,北约从没停下过东扩的脚步。波兰、捷克、匈牙利先后入盟;立陶宛、拉脱维亚、爱沙尼亚紧随其后;后来连格鲁吉亚、乌克兰也开始和北约眉来眼去。
不管俄罗斯怎么抗议、怎么示好,北约都一副“你说你的,我走我的”的态度。尤其是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前,乌克兰已经几乎成了北约“半个成员”。这,就是普京所说的“单方面让步的时代结束了”。俄罗斯在忍让了三十年之后,终于彻底认清了现实。
从普京的表态来看,这是一次理性而清晰的战略认知转变,并非一时冲动。为什么俄罗斯要走到这一步?原因有三:
从地理格局来看,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,国土面积世界第一。这个庞大的身躯,本身就是欧洲眼中的“地缘威胁”。西欧国家从冷战时期开始,对苏联的“广袤领土+强大军队”一直心怀忌惮。即使到了俄罗斯时期,这种心理并没有改变。西方的逻辑很简单:只要俄罗斯还拥有这么大的疆域和资源,它就不可能真正“听话”。
尤其是波罗的海沿岸、黑海周边、北极圈等战略要地,俄罗斯一占,西方就睡不踏实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,西方对俄罗斯的敌意,并不取决于它的制度,而是取决于它的存在本身。
普京当然明白这一点,但在过去,他依然尝试妥协。但现在,他终于放下幻想。在沙皇时期,俄罗斯是欧洲的“边缘贵族”;到了苏联时代,它变成了“红色异类”;如今的俄罗斯,既不是民主模范,也不是资本主义典范,在西方眼中更像是“不三不四”。
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疏离,其实早已种下误解的种子。即便俄罗斯一度实行私有化、资本化,甚至把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搬进本国大学课堂,但西方依旧不愿意让它“入圈”。在西方主导的全球体系中,俄罗斯始终被视为“不确定因素”,是需要被控制、遏制甚至打压的存在。
这就是为什么,哪怕俄罗斯再怎么靠近西方,也始终进不了门。乌克兰之所以成为这场较量的焦点,也正是因为它是“缓冲区最后的拼图”。普京之所以不惜代价也要把乌克兰“拉回来”,某种程度上,是对“安全感”的最后挣扎。
普京曾说过:“我们是一个欧洲国家。”但现实是,欧洲不这么看。在西方精英圈里,俄罗斯人,尤其是斯拉夫民族,长期被看作是“粗暴”、“落后”、“不懂民主”的存在。在文化上、心理上,西方与俄罗斯的隔阂从未消失。
即便是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,象征一头望东一头望西,但欧洲主流国家根本不认这张脸。他们只认为俄罗斯是“东边来的异类”,而非“共同体的一员”。而且在种族主义思维仍在欧洲底层泛滥的今天,俄罗斯被标签化、边缘化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这种根深蒂固的排斥,让普京彻底明白了一件事:俄罗斯再怎么努力融入,也不过是“可怜的门外汉”。
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,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本以为强行“清场”乌克兰可以逼西方让步,结果却遭遇了西方全方位围堵。美欧不仅加码武器供应,还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围剿。俄罗斯被踢出SWIFT;上万名富豪资产被冻结;各大科技企业断供俄罗斯市场;连体育、文化、学术也对俄罗斯全面“封杀”。
这一波操作让俄罗斯人彻底清醒:西方不是在打普京,而是在打整个俄罗斯。普京在战火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,既然西方已经认定我们是敌人,那就不再伪装“和平期待”,不再玩“单方面妥协”的游戏。既然要对抗,那就来硬的。
于是,俄罗斯对外政策正式切换至“以对抗为主”的模式,告别过去三十年的“打交道幻想”。
普京说“针锋相对”,不是一句气话,而是一种战略转向。接下来的俄罗斯,或将在多个方面展开“反制式操作”:对西经济合作大幅收缩,加强对欧能源控制,改道中亚、东南亚。军事部署上更具进攻性,强化白俄罗斯方向压力,巩固波罗的海安全带。全球外交全面东移,加强与中国、伊朗、印度、南非等非西方国家的同盟关系。意识形态强化本土认同,重新塑造“俄罗斯文明”,推动国家主义价值重建。
简单说,普京要走的,是一条“脱西方化”之路,甚至可能试图打造“新一代反西方联盟”。这也就意味着,中美俄三角格局将在未来继续拉紧正规配资平台官方,而西方世界在面对“咄咄逼人的俄罗斯”时,也必须做出艰难抉择,是继续强压,还是学会谈判。普京这次的表态,不仅是俄罗斯政策的转弯点,也可能是世界地缘格局重塑的转折点。从试图融入西方,到彻底转向对抗,俄罗斯用了30年得到了一个答案。这对全球意味着什么,不言而喻。世界正步入一个多极化的新时期,而俄罗斯的“清醒”,或许是这一时代真正拉开的序幕。
发布于:河南省杜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