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年10月,中国重新加入了国际奥委会(IOC)。1980年初配资炒股股市,依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,中国奥委会需要选举三名候选人,从中选出一位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。通常情况下,代表各国的奥委会委员都是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人物,他们的名字会被永远铭刻在奥林匹克历史上。
当时,正在外出差的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,未能参与这次提名。于是,国家体委主任王猛将军主持召开会议,决定推荐荣高棠、牟作云和何振梁为候选人。荣高棠回国后,坚决要求将何振梁排在首位。他高瞻远瞩地说:“不要只看眼前,要放眼长远。”
荣高棠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。建国初期,体育工作由共青团中央管理。那时,荣高棠担任共青团中央秘书长,负责筹建新中国的第一个体育组织—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。1952年,这个组织在北京成立,荣高棠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。
展开剩余78%同年7月,国际奥委会邀请中国参加第15届奥运会,时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荣高棠等人接到邀请时,赫尔辛基的开幕式已经临近,运动员即将入场。此时,总会的办公地内争论不断。有些人认为,这是国际奥委会对中国的认可,应该积极派队参加;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运动员水平较低,参赛可能带来负面影响。
由于事关重大,荣高棠迅速向周总理请示。周总理简洁地批示:“要去!”于是,荣高棠带队组建了中国代表团,并于7月29日抵达赫尔辛基。虽然中国选手吴传玉未能进入决赛,但在中国代表团的旗帜第一次升起的那一刻,象征着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重返。荣高棠的目标达成了,尽管首次出征未能取得奖牌,但他仍为中国代表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荣高棠深感苏联的体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,他决定亲自考察苏联的体育体制,发现苏联的体育事务委员会制度为其成就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回国后,他撰写报告,建议在中国政府下设立一个类似的体育机构,将体育作为国家的重要事务来管理,并提议让贺龙元帅担任体委主任。此报告得到中央批准,1954年,国家体育委员会正式成立,贺龙担任主任,荣高棠则担任秘书长,负责日常工作。
在随后的几年里,荣高棠一直是贺龙的主要助手,全面负责体育事务。1954年,毛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称赞荣高棠“管着六亿人民的大事”,可见他在国家体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。
然而,在特殊的历史时期,荣高棠的处境不太顺利,直到1979年才重新回到国家体委,担任副主任。当面对选举国际奥委会委员时,体委内的成员一致认为,荣高棠是最合适的候选人。然而,荣高棠却选择将何振梁推上首位。他认为,自己已经年事较高,外语也生疏,应该由年轻且外语能力强的何振梁来承担这一重要角色。
何振梁是江苏无锡人,1929年出生。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电机系。凭借深厚的教育背景和出色的语言能力,何振梁在国际赛事的组织和与西方的沟通中表现得游刃有余。荣高棠深知他的能力,因此强烈推荐他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候选人第一位。最终,荣高棠的建议得到采纳,何振梁成为候选人首位,牟作云和马启伟位列其后。
何振梁没有辜负荣高棠的期望,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工作长达20多年,为中国和世界的奥林匹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随着中国改革开放,体育实力也日益强大,1983年,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奇将一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授予荣高棠。荣高棠表示,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,而是属于整个中国体育界。那时,许多在场的运动员被荣高棠的高尚品质深深感动。
虽然荣高棠在1988年已经退休,但他依然关心着中国体育事业。汉城奥运会期间,尽管身在家中,他依然频繁打电话给体委,了解比赛进程,分析中国选手的表现和心态。每当有新的信息,他还会自己用纸记录各国的奖牌数,尽管身边的工作人员提醒他这些报纸上都有,他依旧坚持记录,仿佛自己仍在一线指挥。
1993年,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,以微弱差距输给了悉尼。这一失利对荣高棠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,他深感失望。然而,八年后,2001年7月13日,中国终于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。对于这份胜利,荣高棠感慨道:“难哪,真难哪。经过失败的成功才是最值得高兴的。”当天,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。
2006年,荣高棠因病去世,享年94岁。尽管他离开了人世,但他当年推荐的何振梁,最终帮助中国实现了奥运梦想。荣高棠一生始终坚信,“体育是万岁的事业”,并为此奋斗了终生。他的精神和贡献,永远铭刻在中国体育的历史上。
发布于:天津市杜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